劉邦的人才觀

發布日期:2006-09-17


 

  用人如器,各取所長。以短取之,則天下無一可用之人,務取所長,則天下無一無用之人,這是用人的重要原則,企業的情況自然也不例外。
  古代優秀的帝王将相都是愛才的主,比如劉邦,不僅打天下時極會使用人才,“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饷,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當皇帝治理國家時也同樣惜才,這一點從他直到去世前一年仍在發布求賢诏中可見一斑:
  “蓋聞王者莫高於周文,伯者莫高於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以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禦史大夫昌下相國,相國酂侯下諸侯王,禦史中執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有而弗言,覺,免。年老癃病勿遣。”(《漢書·高紀》)
  不過前人心目中的人才理念和現在的“人才觀”還是有所區别的,畢竟那個時候講究的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将絕大多數平頭老百姓是撇到一邊的。
  新時代自有新“王法”,如果說在政治領域衡量民主制度的好壞,不是看領導者做出多麼偉大的事情,而是看人民是否能把平平常常的事做得很出色,那麼在企業圈子裡,最終決定産品(服務)優劣的,不能隻看企業領導的經營決策,而更要看員工是否把日常的工作做得精益求精。
  而要想使員工的工作做得讓人滿意,首先得解決員工的工作态度問題,其次就該是員工工作能力問題了,因此當我們在讨論企業人才的時候,不能将眼光隻盯住各級管理人員,定義域應該是全體人員。
  在知識經濟社會裡,知識的價值被前所未有地凸現出來,那種沒有文化隻會出粗力的體力工當然不能稱之為“人才”(雖然他們需要獲得世人同等的尊敬),但也不能以為隻有那些文化水平高、能言善辯的人才是“人才”。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提出,人類至少存在七種以上的智能——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和自我認識智能,每一種智能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作者還認為每一個人與生俱來都在某種程度上擁有這七種以上智力的潛能,環境和教育對于能否使這些智力潛能得到開發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因此人的能力不僅包括知識和教育,還包括各種各樣的智能和專業技能,還應該包括一些實際的人生經驗,例如比爾·蓋茨就說過,“近年來,微軟有意聘用了一些曾在逐漸敗落的公司裡工作過的經理。當你的事業在走下坡路時,你就不得不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夜以繼日地潛心思考。我想讓我們的公司中有一些經曆過此境界的人。微軟将來肯定會遇到挫折和失敗,而我想要那些已證明了自己在逆境中能幹得出色的人們聚在我們的麾下。”
  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人隻要具備健全的思維,他就一定在某個方面有其特長,他就是可用的“人才”,也自應有其用武之地。
  唐代的韓滉以繪畫傳世,著名作品有《五牛圖》,其實他還是個大官,當過德宗朝的宰相,在識人方面的功夫也是十分了得,這裡有故事為證:
  “韓滉節制三吳,所辟賓佐,随其才器,用之悉當。有故人子投之,更無他長。嘗召之與宴,畢席端坐,不與比坐交言。公署以随軍,令監庫門。此人每早入帷,端坐至夕,吏卒無敢濫出入者。”
  用人如器,各取所長。以短取之,則天下無一可用之人,務取所長,則天下無一無用之人,這是用人的重要原則,企業的情況自然也不例外,用松下幸之助的話說就是,“大齒輪和小齒輪都有作用,齒輪并不隻是大的好。”
 
來源: 價值中國  作者: 陳江淮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