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商學院同學一起創業

發布日期:2013-12-11
作者:邁克爾·弗迪克
 
    如果你正在醞釀和商學院友誼甚笃的老友一起開公司,那麼要懸崖勒馬了。 
 
    盡管有Warby Parker(四位創始人均來自沃頓商學院)和Rent the Runaway(兩位合夥人來自哈佛商學院)的先例,但在成功創業故事背後,更多的是上百個乃至更多的失敗案例。蝙蝠俠和羅賓式的搭檔将所向無敵的幻想固然很美好,但它也隻能是幻想,至少對99.998%的新創業者而言是這樣。
 
    第一個問題是你和你的商學院老友存在共同的盲點。商學院往往會吸引性格和看問題角度相似的人。這意味着你在分析市場和産品與服務時,聽不到關鍵的質疑,會遺漏應當考慮的因素。面對意外的挑戰時,你們也無法理智地進行轉型。
  
    長處相同與弱點類似一樣存在着潛在風險。MBA學生在上商學院以前,大多數人的工作經曆往往集中在銀行投資、私募股權、金融服務和咨詢業。例如,在沃頓商學院2015屆的MBA新生中,56%來自以上行業。但是,成功的初創公司需要的是一名技術專家——知道如何制造具有價值和賣點的産品;以及一名産品專家——對需要捕捉的市場分析擁有清晰的思路。 
 
    此外,經曆相似不代表價值觀一定相似。人們容易先入為主地認為商學院的同學和他們的價值觀很相似。畢竟,大家相處得這麼融洽,想想一起在學校親密無間的日子,滿是快樂的回憶。但是,除非你們彼此之間問過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否則多半時候,你們的價值觀都深藏不露。但往往在公司最糟的時候,你就能看到彼此的差距,比如你的合夥人可能準備着手和錯誤的風投合作,或正想方設法對董事會隐匿壞消息。不管是哪種情形,總之沒有什麼比基本價值觀的不同更能導緻沖突的産生。
 
    财務狀況讓人神經緊繃,是沖突的另一個源頭。你很容易錯誤地以為,商學院老友在财務問題上跟你的觀點不謀而合。大錯特錯。我們每個人的經濟背景都各不相同。對于風險的承受能力,人和人之間存在極大的差别。你的合夥人很可能回家後,看了一眼他的銀行賬戶,或他的孩子,就屈膝于潛在的财務風險,決定尋找一份“正兒八經”的工作。我們也許在理智上很清楚自己應該怎樣去做一個合夥人,但在戰場般的環境中制定決策時,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種感覺。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時候,這顯得尤為突出,而大部分初創公司都無時無刻不面臨經濟上的挑戰。
 
    最後,你可能并不真正認識你的老朋友。商學院學員之間的關系往往形成于人為制造的環境中,最常見的就是膚淺的雞尾酒派對。在一流的教育環境之外,這幫人到底能否撐起局面很難說。這就像你愛上了一位度假時的相識,其中星星閃爍,棕榈樹婆娑。然而,殘酷的現實生活将讓你看見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一個能應對教授的截止日期,寫份模拟商業計劃書的人,很可能在第一次做風投演講時就因為壓力而敗陣。
   
  與商學院同學合夥能成功嗎?我相信肯定有例外的成功案例,但總體而言,這是個不能帶來遠期成功的可持續戰略。(譯/陳晨 校/安健)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