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廢棄物資源化:體制機制是關鍵

來源:中國建材報 發布日期:2015-12-19

當前,在我國建築垃圾資源化産業市場化、産業化過程中,盡管可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是從我國建築垃圾資源化産業的發展實踐來看,由于我國長期把垃圾處理作為公共事業,政府的扶植配合政策起着關鍵性作用,今後政府發揮的餘地仍然巨大。

業内專家認為,在建築垃圾資源化進程中,技術已不是瓶頸問題,主要症結就在于相關的法制政策保障的引導與落實。因此,在推進我國建築垃圾資源化的過程中,政府應做好體制機制方面的重要保障。

健全法律法規體制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的有關部門均制定了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鼓勵再生資源企業利用廢料生産建材再生品,同時積極激發人們對廢料回收再利用的意識,宣傳利用再生産品的好處,這些示範激勵工作帶動了全國各地計劃發展廢物資源再利用的積極性。

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目前促進建築垃圾利用的政策法規措施還不健全,關于建築垃圾管理的法律尚屬起步階段,在國家政策層面如何支持建築垃圾再利用尚不明确,至今尚無一部關于建築垃圾管理的法律文件,現有法規條例和政策措施隻有原則性表述,還不具體、相關責任主體的責任與義務不明确,導緻現行法規條例難以落實。

縱觀國際,世界各國在建築垃圾回收領域都以擁有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及計劃,并且均以明确了各方在建築垃圾處理中的責任和義務。

比如,韓國制定的《建築廢棄物再生促進法》,其中明确了政府、排放者和建築垃圾處理企業的義務,對建築垃圾處理企業資本、規模、設施、設備技術能力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再比如,新加坡制定的《綠色宏圖2012廢物減量行動計劃》,将建築垃圾處理和再利用納入了驗收指标體系,不達标不予發放建築實用許可證,并将建築垃圾循環利用納入綠色建築标志認證,确定合理和科學的拆除項目的合理順序。

此外,美國的《固體廢棄物處理法》、英國的《廢棄物戰略》等等,都明确體現了“誰産生誰負責”的原則,從而促進建築垃圾的減排和再利用。

為此,我國亟需借鑒國外立法經驗,健全促進建築垃圾處置再利用的法律法規體系,從而更加明确相應主體的責任與義務。

首先,應改變以往隻注重保障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為主的建築垃圾管理辦法,加強對建築垃圾資源化管理政策法規方面的基礎規定,以及完善各種操作性管理規定和懲治違法行為的制度規範,增補建築垃圾資源化再利用方面的法律條文或制定《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促進法》(或《建築垃圾再生法》,完善環境信息公開相關法規。),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再利用盡快納入法律法規體系。

其次,應健全建築垃圾資源化管理的配套管理法規體系。有必要加快我國建築行業适行的相關法律法規,使其考慮建築垃圾處置再利用的有關規定,包括建築垃圾産生的統計與核算方法規範、建築垃圾管理的經費核定準則和不同類型建築垃圾對環境的損害成本核算等。

第三,應按照“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實行建築廢棄物處置排放的合理收費制度。其中,尤其要提高建築垃圾的排放收費标準,對進入最終處置的建築垃圾進行再次收費,強制再循環運行的質量控制制度,并且要嚴格實行廢棄物排污許可證制度,開展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可行性研究。嚴格規定不得擅自随意傾卸處置,對随意處置的要給予重罰。

這樣,對建築垃圾處置每一個環節中的責任主體都給與明确,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建築垃圾的産生以及随意傾倒,又可以将在建築垃圾處置過程中增加收取的費用再一次補貼到建築垃圾再生利用上來,提高建築垃圾資源化企業的積極性。

完善建設用地管理體制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某家建築垃圾資源化企業因土地資質不完善,已經建好的建築垃圾處理廠日前面臨拆除。

也有想要進入建築垃圾資源化行業的企業向記者坦言:“我們想要進入建築垃圾資源化行業,但是進入行業就得有土地、有廠房,但是我國在土地管理方面非常嚴格,因土地用途、企業性質認定等原因,土地太難批下來了。”

日前,工業和建築業産生的垃圾正以每天數以萬計的速度侵蝕着我們的生存環境,其産生量遠遠高于城市建築垃圾規劃廠的建設速度。建築垃圾規劃土地的滞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阻礙了建築垃圾資源化企業的健康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制訂并印發《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該《計劃》對深入實施綠色建築行動進行了明确要求。要求重點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開展建築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試點省建設工作。

因此,我國應加快将建築垃圾處置利用項目建設用地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中央及各級政府在建設用地分配上應照顧到現階段建築垃圾資源化産業尚屬于新興産業,建築垃圾的消納處置還屬于公益事業,在一定程度上應給予政策傾斜,對利用建築垃圾為原料的生産建材的企業認定為資源化企業,給予選址土地方面的傾斜,确保該産業在政府引導下盡快走向市場化。

另一方面,應加快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用地指定标識與有償使用。加快對以往建築垃圾處置用地的整理,明确規劃建築垃圾處置用地規模和廠址,以無償或以較低價格提供土地等形式對建築垃圾回收利用主體進行适度補償,明确指定标識出建築垃圾填埋或焚燒用地性質,促進建築垃圾處置用地規範化和有償使用。

通過完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建設用地的管理體制,讓更多企業加入到建築垃圾資源化行業,從而進一步促進建築垃圾資源化進程。

建立金融信貸支持機制

對行業内企業來說,建築垃圾資源化當前仍是無利或微利時期,是一個公益性事業。政府應建立政策支持鼓勵體系,在融資支持方面,為建築垃圾回收再利用企業提供融資渠道,通過金融信貸的優惠,鼓勵和支持從事建築垃圾管理規劃和資源化企業,吸引私人投資建築垃圾資源化産業,促進環保産業的長期穩定的發展。

首先,應鼓勵政策性銀行對建築垃圾資源化企業放寬貸款準入、延長款項使用時間、調低貸款利率等,提供優惠貸款或墊款;鼓勵金融機構向建築垃圾處理企業注入資金,可采取獨資、合資、股份制合作、政府合股等形式經營建築垃圾資源化項目,促進建築垃圾處置利用公司化、特許經營和證券化。

其次,應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資金的基金化,對各類支持資金以專門基金的形式積累,将積累的基金投入運營,用運營的利潤來抵消通貨膨脹,實現增值保值,這樣做有利于吸收民間投資,國外投資和公益募捐,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形成示範引導激勵機制

随着建築垃圾并非“垃圾”而是“城市礦藏”的觀點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可。各級政府已經開始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力主通過清潔生産和資源綜合利用等,走出一條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發展之路。

但是,從我國建築垃圾5%的資源化率來看,我國對建築垃圾的綜合治理、綜合管理能力仍然不強,建築垃圾處理企業缺乏強有力的推動機制難以調動行業内企業的積極性。

今後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要取得顯著效果,還要有賴于企業示範工程引導、政府推廣再生産品和政府部門間的協同實施等諸多措施。

首先,應建設一批全國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範工程。盡快打造一批全國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範工程,樹立一批市級循環經濟典型優秀企業、園區等,以綠色建築、示範工程、示範區域為載體引領整個産業的發展,使典型企業或園區對建築廢棄物領域的資源化利用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其次,政府應引導推廣建築廢棄物生産的綠色建材制品大規模應用。一般情況下,利用建築垃圾生産的再生建築材料目前的銷售價格與原生材料相比并沒有競争優勢,這使得建築垃圾的回收利用很難有銷路。為此,政府應建立再生建材的綠色采購制度,通過各種渠道大力推廣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技術、産品,鼓勵國家大型公共工程對廢棄物處理提出明确的再生利用要求,從而起到引導和表率作用,帶動全國建築工程項目使用一定比率的再生資源如再生水泥、再生磚等,甚至在公共設施建設等部分範圍内強制使用,并加大對低碳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産品技術的推廣力度。  

責任編輯:manag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