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8字組織管理理論

發布日期:2021-05-05

為什麼中國許多企業在經濟下行時期活不下去?其實打倒你的往往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因為企業家精神與企業家的學習能力,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與持續繁榮的不竭動力源泉,也是國家經濟穩定的壓艙石,有企業家創新精神在,有企業家的學習能力在,中國企業一定能逆周期創新成長,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世界級領先企業、行業領袖與隐形冠軍脫穎而出。

演講:彭劍鋒,華夏基石管理咨詢集團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華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01

多企業活不下去,

往往是企業自發地“找死”

 

之前黃老師演講的過程中提到了中國許多企業走向死亡的四大“自發趨勢”,并深刻揭示了其内在原因:許多企業不是外在環境讓它活不下去,而是内在滋生的四大自發趨勢,使企業在不知不覺中自己“找死”。

 

黃老師不愧是大家,功力深厚,我十分認同黃老師的觀點,并折服于他的洞察。

 

  • 第一,企業離客戶越來越遠的自發趨勢。

 

許多企業為什麼活不下去,是因為許多企業做大了以後,就慢慢偏離市場,離客戶越來越遠,越來越失去了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失去了敏捷的對客戶需求作出反應的能力,組織越來越官僚化,企業越來越感受不到來自市場的壓力,危機意識淡簿。隻要老闆越來越來越尚虛,逐名,員工自我感覺越來越好,越來越舒服,往往客戶就感覺不好、客戶就不舒服,客戶就會用腳投票,毫不猶豫地抛棄你。

 

不以客戶為中心,而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具有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企業就失去了持續活下去的根基,企業自然是慢性自殺。所以華為将以客戶為中心置于核心價值觀的首位。阿裡新六脈神劍的新核心價值觀體系的第一條就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 第二,戰略不聚焦,盲目多元化擴張沖動的自發趨勢。

 

中國許多企業創業一旦成功或做到一定規模,企業都有急于做大、偏離主航道、盲目擴張的原始沖動。這種原始擴張沖動,使得中國許多企業很難專注于細分領域,做成隐形冠軍。

 

我們所研究的上百家德國、日本和以色列的隐形冠軍企業,都具有長期價值主義導向,等得及,耐得住寂寞,專注于細分市場與客戶,都是在一個領域裡把産品做到極緻。但是中國很多企業還是機會導向,撈浮财的思維,抑制不住多元化的沖動,最後所有業務都是做到59分,做不到數一數二。

 

去年數百家上市公司資金出問題,面臨崩盤,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将圈來的或股票質押的錢去做投機生意,去盲目多元化,最後抓了一手的爛牌,打不出去。戰略是一種選擇,選擇幹什麼,不幹什麼;選擇加還是減,戰還是略。

 

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做加法容易,做減法難,做加法容易得到政府和社會資源要素熱捧,做減法或專注于某一領域往往得不到政府和社會輿論的認可,所以盲目多元擴張的沖動,既是内生的,也是外在壓力驅動的。

 

我們這次論壇為什麼要倡導提出打造産業領袖,尋找隐形冠軍?

 

就是要引領中國企業抑制住原始多元化的沖動,聚焦專注于細分領域,以長期價值主義思維,加大對技術、人才、管理的投入,真正提升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真正把産品與服務做好,深耕客戶關系,赢得客戶的長期信賴與忠誠,從而走出盲目多元化自發趨勢的死亡陷阱。

 

  • 第三,奮鬥精神、創業精神衰竭,組織日益惰怠的自發趨勢。

 

在不确定的複雜變化時代,企業的死法既有悲壯的瞬間死法,也有溫水煮青蛙式的慢性死法。自發走向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企業内部不斷熵增,組織日益懈怠,流程僵化,業務固定守陳,扼殺了組織的活力和創造力。

 

同時,企業内部競争淘汱機制、按貢獻拉開分配差距的分配機制不能有效建立,導緻員工壓力與動力不足,創業激情衰減,不願持續奮鬥,難以走出舒适區。久而久之,企業逐漸失去活力和競争能力,就像溫水煮青蛙,很多企業是在這種不自不覺的狀态下被市場淘汰掉的。

 

  • 第四,利出多孔、紀律松弛、山頭主義、腐敗滋生的自發趨勢。

 

堡壘往往從内部被攻破,往往是企業自己打倒自己。許多企業戰鬥力、凝聚力差,就是利出多孔,屁股決定腦袋,不能在組織整體層面上實現戰略協同,每個人都有自留地,都拿把刀,從組織肌體上放血割肉。再好的企業,也會因失血而被放倒。同時紀律松懈,制度不執行,形同虛設,建立不起組織理性,難以打造組織能力,自廢内功,自然難以生存。

 

這次論壇,各位老師事先也沒有讨論,大家角度不同,但都回歸到一點——環境對一個企業來講,沒那麼重要,越是好企業,在經濟下行時期會變得越好越強壯。大地主往往都産生于災荒之年。經濟下行時期,很多企業很難活下去,是因為自廢内功、沒有戰鬥力。

 

所以很多企業不是被競争對手打死,而是被自己打敗的。不管是老的活法還是換一種活法,企業最終都要回歸到苦練内功,強身健體,自身内在的健康是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唯一的武器。


02

毛澤東八字箴言(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重塑企業生命力

 

在經濟下行時期,中國企業如何活?靠什麼活?如何将經濟下行時期的壓力,轉化成動力?企業如何苦練内功,提升市場生存與抗打擊能力?如何打造具有全球競争力的世界級領先企業與行業隐形冠軍?

 

我還是借用毛澤東主席1937年為抗日軍政大學所題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這八個字,作為今天論壇上各位演講嘉賓關于中國企業“活法”的智慧貢獻的總結。

 

  • “團結”就是活下去的力量,抱團就是企業堅不可摧、勢如破竹的整體競争力

 

為什麼許多企業不是死在市場上,被競争對手打倒,而往往是自廢武功,被自己打倒?根本原因是内部不團結,不抱團,組織内耗,自己打自己。突出表現為:企業領導班子不團結,目标追求各異,同床異夢,各種力量不能凝聚于共同目标,幹部隊伍一盤散沙,業務系統山頭林立,各自為政,難以協同。

 

無論是創業型企業,還是高成長企業或己規模化的大企業,組織内部的團結一緻,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始終是應對外部不确定環境,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組織不團結、不抱團,一定會自己打倒自己。企業的團結至少來自于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團結來自于共同的使命與追求,目标聚焦才能力出一孔。道不同不相為謀,如果領導班子不團結,組織成員目标追求各異、同床異夢,是很難形成凝聚能力的。

 

所以我們現在幫助很多企業轉型升級的時候,首先是從思想上、觀念上讓企業家實現轉型,更重要的是整個領導團隊必須要對未來思考清楚,究竟要把這個企業做成什麼樣的企業?這麼多人在一起要實現什麼樣的共同目标?隻有建立在使命、目标、追求一緻上的團結才是持久而牢不可破的團結。

 

如果一個企業隻是靠單一的利益聯結,這種團結是不牢固的。除了人員的團結,戰略思維上也要真正聚焦,能夠專注,目标一緻,具有戰略定力。

 

第二方面,團結來自于求同存異、開放合作、優勢互補、彼此賦能。尤其在産業互聯網時代,企業進行組織建設最重要的依據是長闆理論,關鍵在于企業如何發展長闆、發展優勢,通過産業生态鍊連接别人的長闆。

 

生态的構建最關鍵的是在于相互賦能、相互創造價值。企業一定要把自己的長闆發揮到極緻,真正構建平台賦能體系,做到優勢互補。

 

第三方面,團結來自于組織成員的信任溝通與奉獻回報。一個組織中,如果彼此之間能夠互相信任,交易成本就會降低。中國企業最大的問題是老闆不信任員工、員工不信任老闆,彼此之間建立不起信任關系,從而導緻交易成本過高,過度内耗。

 

企業内部,如果彼此不溝通、不信任,互相屏蔽,相互猜忌,就不可能為了共同的目标去協同。組織協同才能産生整體力量,一個組織如果能夠建立信任關系,就可以減少猜忌懷疑,彼此為了共同目标去協同。

 

另外,組織能不能達到高度團結,還在于彼此之間能不能互相貢獻價值。隻要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價值點,相互做貢獻,組織才有合作的利基。

 

  • “緊張”:化危為機,壓力也是動力,高壓力才會激發戰鬥力

 

人往往在危機之中,在高壓力下才能激發其絕地反擊,博死一博的戰鬥力。很多企業之所以缺乏戰鬥力,是因為企業内部一片祥和松懈,感受不到來自市場的壓力,沒有臨戰前的緊張氣氛。

 

共産黨軍隊緊張,國民黨軍隊不緊張,這是蔣介石在檢讨為什麼國民黨軍隊打不過共産黨軍隊,反省的血的教訓。高壓力、高績效、高回報,是組織戰鬥力的來源。企業要持續打勝仗,就要有适度而積極的壓力感和緊張感。制造企業臨戰前的緊張感可以從五個方面入手:

 

(1)緊張來自組織的生存危機意識,來自于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企業生存和市場競争的壓力。華為任總就是一個具有強烈危機感的企業家,他能夠把這種危機感轉化成為組織成員的危機感。現在很多企業面臨的問題是,老闆着急但是下面的人感覺不到,沒有壓力的傳遞機制。

 

(2)緊張來自于挑戰性的績效目标設定。組織是否有緊張感,最關鍵的在于目标提的是不是足夠大膽,是不是具有足夠的挑戰性。隻要目标具有足夠的挑戰性,就會催生組織成員的激情,目标高遠才能激動人心。所以緊張不是簡單的施壓,還在于組織要有挑戰性的目标,激發大家的鬥志。

 

(3)緊張來自于内部競争的淘汰機制。内部如果沒有競争淘汰機制,就不能把外部競争壓力轉化成内部競争壓力,組織就不會保持緊張。華為提出,活力才是根本,用小熵理論,奮鬥者機制、末位競争淘汱機制,去激發員工活力,其實就是增強組織競争淘汰機制的緊迫感,你如果能力、業績達不到,可能就被幹掉了。

 

(4)緊張來自于組織内部比、學、趕、幫,樹立典型和先進标杆。這一點日本人做得非常好。日本人在物質利益上基本上是相對平均主義,但是會不斷表揚為組織做貢獻的人,樹立典型,使得落後者産生羞恥感,以優秀分子倒逼團隊員工共同奮鬥。這屬于企業文化和組織氛圍的營造,如果大家都争優秀而你不優秀,你就有很大的壓力;如果大家都惰怠、懶散,這個組織就沒有緊張感。

 

(5)緊張來自于懲罰分明,來自于高标準、高要求,來自于說到做到、嚴格的問責機制,來自于違反制度的高成本付出,也來自于使命驅動。


人往往是被逼出來的,企業中,緊張才會産生戰鬥力。當年“人大六君子”,其中黃老師、吳老師一直到現在還是華為的顧問。一個人能夠給一個企業做二十多年的顧問,要是沒有學習能力、沒有自我超越的能力,是不可能跟上企業發展要求的,早就被淘汰了。

 

我們這六個人現在都接近退休或者已經退休了,但是還在不斷寫文章、不斷學習,其實很重要的原因是六個人之間相互PK。吳老師講,他到華夏基石十月論壇是最緊張的,到别的地方備課從來不會備一個月。這種緊張來自于自我施壓,來自于對自己的高标準、高要求,來自于周邊比你更優秀的人。因為隻有十月論壇面對的都是老對手,我們相互PK的過程,也是相互砥砺、相互學習的過程。有人問,我們怎麼能寫這麼多文章?吳老師聽說施老師寫了一本書,那他也得寫一本;施老師寫了三本,他就要寫五本。

 

在這個圈子裡,人與人可以相互激蕩,形成一個正向的能量場,能夠始終保持青春的活力,保持思考的能力。我的導師已經90歲了,現在還在給博士講課,他說這樣可以避免老年癡呆。我希望我們這六個人也能夠PK到80歲,這樣才會避免得老年癡呆,因為始終在思考,始終在向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學習,始終走在永無止境的奮鬥者的路上。

 

  • “嚴肅”:敬畏常識、紀律嚴明、知行合一,建立組織理性

 

任何一個企業,要打造組織能力,必須要有組織理性。組織能力來自于激情與理性兩種力量。而組織理性來自于組織的嚴肅,來自于理性的思維和理性的制度與流程。“嚴肅”的内涵有六個要素:

 

第一,任何一個企業或企業家對常識、規律要有敬畏之心。凡是破壞規則的都要付出高成本。現在很多企業出問題,我認為就是不尊重規律、不尊重常識導緻的。大家都在講華為的成功某種意義上是尊重常識的成功。說起來很簡單,其實常識是最難做到位的。因為所謂的“常識”往往是違背人性的,真正到了操作層面上很難做得到。

 

華為的成功就是真正把常識能夠做到極緻,堅持自己的原則底線,不該碰的不碰。很多企業家之所以出問題是因為缺乏對法律、規則、制度的敬畏,觸碰了底線。在國際市場上,華為就是因為對規則的堅守,才讓美國怎麼也挑不出毛病來。如果沒有敬畏感,在國際市場上随便破壞規則,人家抓住一個把柄,就能把你送進去。所以,敬畏之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嚴肅就是鐵的紀律,并且有令則行,說到做到,言行一緻。要知行合一,不僅是知道,關鍵是要做到。現在中國企業最大的問題是,大家接受的新理念、新思維太多,但是真正在操作層面上做不到,說一套做一套。

 

中國企業家的學習能力是全世界領先的,各種EMBA,收費越高人越多。但問題是學了以後怎麼用、怎麼落地?中國傳統文化重“道”而輕“術”,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易行難的局面。

 

我給博士講傳統文化的時候提到,中國儒家文化是一個很高的旗幟,但從來沒真正得到落實。雖然到處都在宣揚儒家思想,但是政府真正在操作層面上遵循的是法家思想,講集權與帝王之道。至于知識分子和老百姓,受道家、釋家的影響更深,追求逍遙自我。在實際生活層面,奉行的是實用主義。

 

中國文化本質上是灰度文化,不像西方國家的基督教、伊斯蘭教文化這種單一的文化價值傾向,我們是多元的、複雜的、混合的,更是實用的,需要哪一塊就用哪一塊。這種文化取向一定意義上導緻了我們的不“嚴肅”。不管從《論語》《道德經》到《六祖壇經》,中國古典著作一般都是後人記述,細節上經不起推敲,缺乏嚴謹的學術論證。當然,中國的經典與聖賢對世界、宇宙的總體看法沒有錯,但是細節上,沒有給出明确的答案。

 

第三,嚴肅就是嚴謹的工作作風與認真的工作态度。在企業中,要全身心的投入,用工匠精神,專注把産品做到位。

 

第四,嚴肅就是實事求是,尊重事實,不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真正回歸到客戶價值。但是很多企業做不到這一點,反而離客戶越來越遠。

 

第五,嚴肅是來自于組織的莊重和儀式感。上午吳老師講到華為的儀式感,我很贊同儀式就是生産力,儀式就是管理的觀點。中國過去非常講禮儀和儀式,但是現在都抛棄了。我認為應該回歸,回歸到對自身的尊重、對他人的尊重、對組織的尊重。

 

第六,嚴肅就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超越組織與制度之上。中國的問題是老闆往往淩駕于組織之上、規則之上,所有制度規則隻針對别人、不針對自己,規則被随意破壞。大家如果想學習任總,就學他一點——他制定的規則,自己身先士卒,首先遵守。

 

  • “活潑”:讓組織始終充滿活力

 

一個組織光嚴肅不行,最終還是要回歸活力,方向保持大緻正确,組織始終要充滿活力。企業富有生氣和活力,來自于整個組織陽光、自然、活潑的氛圍,來自于組織不呆闆、不僵化,來自于每個人的自我驅動和自我激勵,來自于開放包容的文化。一個組織要做到活潑,我認為來自于五個方面:

 

一是組織始終要有激情、有追求、有信念。信念可以激發人的潛能,産生核裂變。中國企業發展到今天,需要重塑激情、重塑信念、重塑使命感。現在對幹部的要求,包括使命、責任、能力建設,使命是排在第一位的。這實際上就是回答未來到底要做成什麼樣的企業?願景到底是什麼?

 

二是要尊重人的個性,釋放人的天性,激發人的潛能。人是目的不是工具,首先要尊重人性,讓人有興趣、有專長地去工作。如果組織把人當工具,抹殺人的個性,讓人依附于物,組織是不可能真正具有活力和創新能力的。我們搞平台賦能型的組織,根本目的既要建平台,提高組織的嚴肅性;同時又要尊重個性、釋放活力。

 

三是要信任并且授權于人,讓人有相對自由創新創造的空間,讓人有尊嚴、有價值地工作。

 

四是要不斷打破組織内部平衡,适度拉開差距,防止組織過度熵增。華為整個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就是熵減與開放,持續激發個體價值的創造力,持續奮鬥,實行競争淘汰機制,不斷反僵化、反不思進取,去激活組織。

 

五是要開放包容,用人不求全責備,要包容人的缺點。因此,選人、用人要有灰度。

03

企業家精神和平台賦能

才能激發企業創新

 

最後,一個組織要創新還必須要有真正的企業家精神,要有一些具有企業家個性的人和創新精神的天才。很多企業家都問我,為什麼創新業務一直沒法發力?我說有兩個問題:

 

一、企業如果一直是老闆一個人說了算,不能培育出準企業家,企業家精神就被扼殺掉了。讓一個沒有企業家精神的人去開拓一塊新業務,而且要把這個新業務做大,是不可能的。

 

二、沒有平台賦能,整個組織能力構建不起來,核心産品沒有真正形成規模優勢,卻去盲目做多元化,勢必失敗。我們不是反對多元化,關鍵是在于必須把核心産品做到足夠規模優勢以後,再進入其他領域,讓新的創新型産品能夠借助原有的平台,讓原有的平台能夠為新業務賦能。

 

現在一沒有企業家、二沒有組織賦能,純粹變成了個體戶,憑借什麼跟創新型企業競争?所以企業要創新業務,要有企業家精神,要有平台賦能,具有了超越個體的企業家戰鬥能力,再通過平台賦能放大這種能力,形成真正的組織能力,新業務、新事業才能成長。

 

從這個角度講,我認為未來中國企業要真正活下去,歸根結底還是要做好自己,苦練内功。這個内功,還是來自于那八個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内部是不是目标高度一緻、高度團結?是不是真正能夠把外部市場競争壓力傳導到内部,讓每個人緊張起來,去承擔責任?是不是真正能夠建立組織理性?是不是能讓每個人發揮個性和創造力,為客戶創造價值。

 

如果能夠做到這八個字,我認為這個企業是死不了的。經濟下行,不管什麼樣的活法,最終還是要做好自己。隻有做好自己,活得健康,才能有免疫能力去抵禦外部各種病菌的侵入,持續做大做強。(本文完)

責任編輯:manager
top